和平營風電場位于蒙東區域,共33臺風電機組,集電線路總長20公里,其風資源在蒙東地區處于中游條件,場站故障處理平均時長一度需要近8小時。場站并網第一年,頻繁雨雪、沙塵擊打設備造成塔底接觸器接觸不良,導致和平營風電場發電量損失超1.5萬kWh,如果沒有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發電損失將逐年擴大。

極端天氣的影響給清潔能源資產管理帶來了巨大挑戰,為此,金風科技構建了一套數據引擎驅動,持續創新的精細化管理模式,并在傳統生產管理系統上嫁接氣象數據,氣象預警可與各地氣象臺信息發布同步,確保場站獲得一手預警通知,提前開展預防措施,一舉解決了曾經飽受“自然之力”影響的和平營風電場發電損失難題。
2022年,和平營風電場發電設備故障頻次僅為0.02次/月、故障平均處理時長降至3.9小時,較以往均成下降趨勢。另一方面,通過場站的設備預測性管理系統將風電場的大多數非計劃性工作轉變為計劃性工作,及時推送故障并以最優模式分配任務,助力和平營風電場2022年的電量損失率僅0.04%,大大提升了清潔能源資產價值。
力挽狂瀾的背后,是金風科技將設備數據和業務數據融合,集成大量資產管理流程和標準的結果。通過深入挖掘數據價值,打通各模塊數據孤島,所有生產管理數據均自動入庫,各管理指標實時滾動更新,資產管理成本與傳統集控相比節約50%,資產管理效率提升45%。同時,以數據為觸點,繪制了一張資產可視化的立體宏圖,再度拓寬風電、光伏場站運營管理的視野,讓資產管理變得規范、高效。
數據資產為我們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決策支撐,但持續創新的專業化資產管理團隊是真正的掌舵者。
春季沙塵暴高發,和平營風電場的“塔底預充電接觸器輔助觸點”常常因進入細小砂礫發生接觸不良。金風科技資產管理團隊創新改進方法,于原有的“預充電接觸器輔助觸點”外再并聯一個輔助觸點,只需一個輔助觸點吸合牢固,就能滿足機組的正常運維。這一改進成本與每年可為場站挽回的發電損失投入產出比高達3800%,發揮了“四兩撥千斤”的創新效益。風電場的軸流風機因共振時常導致本體震動強度過大,引發軸承損耗而造成損失。如果更換部件將導致機器長時間停機,消耗成本過高。但金風科技資產管理團隊將支架形式巧妙改進,提升運轉頻率,并通過加大扇葉面積、選取轉速更低和重量更輕的風扇等方式,消除了設備在生命周期內的故障復現。這一創新性改進預計為場站挽回損失超過135萬元,讓和平營風電場跑出運營“加速度”。
金風科技將凝聚“人與科技”的力量,通過技術手段降低資產管理中的不確定性,以技術賦能提升清潔能源資產收益,讓風光電站抵御極端環境影響,為人類生產更多清潔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