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風科技武鋼:你好,零碳未來!
發布時間:2021-10-18      瀏覽量:3116

“雙碳”戰略目標提出以來,中國正式開啟了“碳中和長跑”,以舉世矚目的大國責任和行動力,加速成型落地了一系列碳減排政策規劃和行動方案。眾所周知,實現“碳中和”絕非一蹴而就。以我國當前的排放總量、發展速度、經濟規模、所承擔的全球制造產業鏈重任,以及資源條件來看,只有采用科學的方法和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才能實現“碳中和”。


幸運的是,中央和各地方政府未雨綢繆,30年前就開始布局謀篇。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乘風工程”、“雙加工程”,到2003年啟動的“風電特許權項目”,到2006年正式實施的《可再生能源法》,再到2009年發布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以至于2015年開始的光伏“領跑者計劃”。新能源行業在政策支持下,艱苦奮斗,不斷創新,獲得了高速發展,2021年陸上風電、集中式光伏電站、工商業分布式光伏全面脫離補貼,步入“平價時代”,而整個電力行業從對煤電80%以上的依賴,發展到現在煤電占比約50%,邁出了中國能源轉型可喜的第一步。


起于風,但不止于風


雙碳達標是可再生能源與化石能源替代轉型的過程。過去二三十年,如果沒有化石能源對電網用電安全可靠的支撐,就沒有各種風電、光電、儲能的發展和成長空間;現在乃至未來的三四十年,化石能源在有序退坡過程中,依然起著穩定供電的堅強支撐作用。我們要對化石能源的擔當與支撐作用給予高度的認可與敬意。


在中國制造業面臨來自全球的碳中和達標壓力下,在高耗能支柱產業爭取未來發展權的時候,在全國各省市地區面臨嚴苛“能耗雙控”考核目標的時候,已崛起的新能源是化石能源轉型的好伙伴,應當挺身而出,堅定地承擔起輔助產業能源轉型和綠色發展的歷史使命,為“碳中和長跑者”賦能。
風電和光伏是當前全球最具經濟價值和規?;l展的新能源。截至2020年底,全球累計風電、光伏裝機容量超過1400GW,我國風電、光伏累計裝機占發電裝機總容量的24%。在碳中和的道路上,新能源可以承擔更多責任。


伴隨著全球碳中和的發展大勢,風電企業始終堅持技術創新,使風機擁有“智慧大腦”,成為電網友好型的發電設備,為零碳轉型和能源升級提供數字化支撐;從智慧風機升級到智慧風電場,對風電發電量預報的精準度上升到了80-90%,保障了電網可最大限度使用可再生能源,保障新能源場站收益和能效水平,有效地推動了能源發展模式向智能化、低碳化轉型。


金風科技堅持用綠電制造,2020年運營邊界綠電使用率已超過63%。與此同時,公司聯合上下游企業共同打造綠色產業鏈,逐年提高鏈上企業綠電使用比例和產品回收利用比例,推動供應商零碳轉型。只有從制造開始,走上低碳的全新發展道路,才能具備更強大的能力,為“雙碳”目標貢獻力量。


通過不懈的努力,在對一臺GW155-4.5MW風電機組進行全壽命周期的碳排放評估后,我們發現,其度電發電碳排放已降低到僅僅7.25克,不到火電碳排放的1%,而風電也正在越來越多的與多種傳統、新型能源形式和儲能系統高效、智慧結合,相輔相成,終將構成一個“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從一臺風機到一個場站、一條產業鏈,再到整個電力系統,零碳未來起于風,但不止于風。

 
起于新能源,但不止于新能源。


零碳之路,從大力發展新能源的工作抓起,但絕不止于新能源行業自身的發展。在“能耗雙控”的政策下,高耗能產業和地區需轉變發展觀念,降低對化石能源和高碳發展路徑的依賴,合理控制能源消耗總量。在此背景下,“新能源+”逐漸成為一種新的產業和社會生態,讓新能源滿足更高的能源消費需求,為更多產業和地區的低碳轉型賦能。


金風科技積極創新,以新能源結合數字化、智能化的負荷側零碳解決方案為基礎,構建“新能源+智能制造”、“新能源+智慧園區”、“新能源+智慧交通”、“新能源+數據中心”等產業共同體,為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四大高載能行業、消費品制造業、港航物流行業以及互聯網等高耗能產業的低碳發展注入綠色動能,幫助制造產業應對國際貿易碳關稅、碳標簽、碳減排證明等形式的“碳壁壘”,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我們已有了一些實踐案例。


北京亦莊,金風科技打造成了國內第一個可再生能源“碳中和”智慧園區,并分別在福建、江蘇與三峽、中車電機等合作伙伴攜手,將北京亦莊園區碳中和的經驗在福建、江蘇等地成功實踐。金風正在與遍布全國的伙伴積極探討合作,幫助各類產業園區提升用能綠色度、降低減碳成本,實現碳中和的同時達到收益最大化。
 
在天津,金風科技與中石化潤滑油合作的分散式風電項目并網投運,成為天津市第一個正式運行的分散式風電項目。該項目不僅滿足了中石化潤滑油天津分公司廠區的自身電力需求,幫助傳統能源向綠色低碳轉型,還能將多余的清潔電能通過大電網為天津市民的生產生活所用。


在河南安陽,金風科技與當地政府和高載能企業共同建設的“云陽綠色冶鑄一體化項目”,通過部署分散式風電、光伏、工業余熱發電、供暖等解決方案,為高端鑄造產業賦能。該項目建成后,將在實現年產值超100億元,年鑄造產能超100萬噸的“雙百目標”基礎上,達成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0萬噸的目標,將南召縣打造為河南最大的精品鑄造基地和3A級工業旅游景區。


除了產業賦能,金風科技還積極響應“千鄉萬村馭風計劃”,將“新能源+”深度融入到鄉村振興戰略中,將風能資源優勢轉化為鄉村集體收入的同時,加強農村電網建設,調整地區能源結構,為農村農業的現代化和低碳化發展賦能。在廣西崇左,金風科技將風電開發和改善區域民生相結合,以彩繪風機的形式融入當地壯族文化,實現人文與自然的高度和諧,創新推動風電綠色旅游的新型商業形式,為當地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增加居民集體收入。


起于碳中和,但不止于碳中和。


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共同家園,在全球氣候治理困局之下,中國承諾“碳中和”,不僅僅是展現大國擔當,更是在為國家的長遠發展勾畫藍圖。


“碳中和”帶來的不只是氣候問題解決之策,更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低排放、零排放成為經濟發展的新約束條件,碳元素進入了價值體系,整個經濟結構的行為規則正在發生相應的變化,產業結構也將面臨重大調整,重大技術創新和投資機遇即將來臨,這將是一次推動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全方位、系統性的經濟社會轉型,如此之大的變革,不能用簡單的行政方式來調整,科學方法與管理是能源轉型治理成功的保障。


雙碳達標是人類生存唯一選擇,是生態文明延續工業文明必由之路。零碳社會是人類的共同追求,能源轉型離不開電源端和負荷側的共同變革,未來負荷側不僅是用電,還有對電網調節需求積極響應的功能,未來負荷側用能精細化,會在數字化網絡化進程中得到快速的提升,節電、綠電的智慧負荷將會越來越普及。


作為參與這場大變革的主力軍,我們需要以創新為驅動,充分發揮清潔能源優勢,承擔時代責任,把握時代機遇,大力推進能源、產業、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強大支撐,為碳中和目標的達成貢獻更多力量。


始于此,但不止于此。既展現了一個國家的大胸懷,也體現了一個行業的大格局。


未來,市場呼喚新政策的出臺,建立“通過綠電制造實現碳減排”的直接度量標準與認證體系,為更多的制造業積極采用綠色電力創造簡單、透明的政策環境,把市場調節與政府宏觀調控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效率優勢,讓零碳有序而來。


金風科技將與廣大合作伙伴一道開拓進取,采取以環境為導向的開發模式,為城市發展和產業進步提供不同場景特征的美好清潔能源解決方案,在推動能源轉型的同時,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比翼齊飛。在碳中和的這條長跑之路上,我們愿賦能更多長跑者,腳踏實地,不懼風雨,打造“可持續,更美好”的零碳未來!

三级A黄色毛片|韩国永久免费在线观看|天天干干干曰曰啪|无码视频亚洲视频